玩家世界
-
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應用大作戰,組裝更親和,賦予頂級水冷、超頻、燈效新體驗!
當今主機板百百款,不管是入門級、主流級、高階級,或是電競級,每種主機板都有其主打的市場用戶。然而在當今電腦效能越來越強、風冷散熱所帶來的噪音也越來越大的情況,這時也有主機板廠商與水冷散熱方案業者合作,打造出整合式散熱方案,推出頂級的水冷主機板,同樣具備電競元素,但在散熱方案則可搭配整合式散熱模組,以幫助玩家組裝出兼具效能、燈效,以及水冷所帶來的安靜環境的超強電競主機,讓您的電腦就是與眾不同! 隨著新一代處理器與顯示卡的效能越來越強,其功耗也越來越高,要電腦要跑得快又穩,散熱上自然不得馬虎。雖說當今最常使用的散熱風扇,只要裝轉速強一點、機殼內多裝幾組,讓其冷熱對流強一些,就可以讓主機內的溫度維持在元件的可運作溫度範圍內,讓電腦持續運作。然而大家可能不曉得的部份,就是散熱風扇其實會積塵,長期使用下來,累積的灰塵可不少,若沒有適時清理,就會影響到風扇正常轉速、造成散熱效率下降,影響到系統整體穩定度。 那麼水冷散熱方案的話,就比較沒這種問題,水冷散熱方式是透過水來快速吸走發熱元件(例如CPU)上的熱,並透過幫浦來帶動冷熱液體的內部循環,再透過其風扇將熱帶走,由於水冷的風扇不需要像純空冷系統那樣高速運轉,便能維持元件在可運作的溫度範圍,讓電腦持續維持高效能運作,同時帶來安靜的使用環境!這也就是水冷的迷人之處。 這次要介紹的,就是華碩最新推出的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 (簡稱C8F),搭配X570晶片組,是針對AMD最新第三代7奈米Ryzen處理器所量身打造的頂規主機板。此主機板是ROG與EK Water Blocks所合力打造的整合式VRM水冷解決方案,能控制並發揮出AMD Ryzen處理器的強大威力。 在外型方面,C8F同樣加入濃厚的電競元素,以黑色搭配銀色鏡面設計,再加上酷炫且強韌的散熱盔甲,其ABS散熱頂蓋能賦予堅韌的熱塑性,讓電腦保持整潔,同時又提升整體的獨特低調風格。此外,該主機板底部也不馬虎,採用堅固的鋼製背板設計,其以鋼製、電鍍鋅和冷軋鋼捲構造強化主機板結構以防止其彎曲,並同樣以主機板的黑色來做搭配,讓整張主機板從頭到尾看起來就是非常強勁。 再來就是為了呼應水冷主題,C8F內建燈光投射「降雨」設計,與主機板上的鏡面形成對比,並以ROG標誌來點綴,讓主機板也能非常有主題性,且其低調又時尚的設計,亦能展現出玩家們的獨特品味! 在用料方面,華碩全系列X570主機板,都採用至少6層板設計,而這款C8F則是高達8層板,除了能夠提供更乾淨的電源傳遞訊號,在散熱幫助上更有明顯的提升,因此也能讓CPU、記憶體的超頻上更容易成功。從下圖可以看出,以Ryzen 3000 16核處理器為例,搭配華碩的6層板時,其一般運作溫度可以比坊間4層板還要低30℃以上,超頻時更可降低個50℃以上。因此以C8F這種8層板的設計,絕對比6層板擁有更佳的散熱與穩定度。 在散熱盔甲設計方面,由於X570 晶片組支援PCIe 4.0規範,其具備PCIe 3.0兩倍的頻寬,因此在運作時也會產生出較多的廢熱,而這次C8F採用的是主動式散熱解決方案,其在X570晶片組上配置了一顆Delta客製化的小風扇,具備6萬小時(相當於6.8年)以上的運作壽命,搭配其特殊設計的風道,以及特殊的散熱鰭片,可增加散熱表面積,同時幫助風扇能快速將散熱鰭片上的廢熱快速吹走,讓X570晶片組與M.2 SSD不會因為過熱而降速,達到全時高效能運作。 C8F的主要特色,就是具備多項友善設計功能,尤其是DIY Friendly,在組裝設計上更是強調以親和性的設計,讓玩家們能夠輕鬆安裝所需要的配件。以散熱系統來說,C8F主打的功能就是不僅能支援風冷散熱系統,亦可完整支援水冷散熱系統,主機板上提供一組專屬的PWM/DC連接孔,可安裝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其CrossChill EK III散熱器亦可外接額外的水冷頭,透過水冷方式來降低VRM區的熱。此外,進水、出水和水流插座,可將狀態資訊直接送至AI Suite公用程式,讓玩家能夠隨時追蹤冷卻液的溫度,以及整個迴路的流率,確保最佳散熱效能。 至於溫度感測設計方面,C8F內建差動感測電路,能提供準確的電壓監控。以往主機板大多是從不理想的位置來分接單端感測,導致饋送到CPU的實際電壓,跟回報給軟體的值很大的落差,造成數據不準確。而C8F的差動感測電路,能提供更精準的數值反饋,讓玩家們更能準確地追蹤電壓、簡化超頻和微調。 在I/O擋板區上面鏡面區,有配置一個1.3吋的LiveDash OLED,可顯示電源狀態和CPU、記憶體、顯示卡或啟動裝置的狀態與潛在問題,讓玩家輕鬆排解各式狀況。更可透過LiveDash公用程式來設定與客製化OLED面板,以展現出個人風格。 在CPU方面,可支援全系列Ryzen處理器,包括第一代Ryzen 1000、第二代Ryzen 2000、第三代Ryzen 3000處理器;若要安裝G系列的Ryzen 2000G或3000G的話,則需要額外安裝顯示卡,以提供顯示功能。記憶體插槽共有4組,可安裝高達128GB(單支32GB)的容量,時脈則可支援到高達 DDR4-4600+ (OC)的超頻實力,搭配華碩獨家的D.O.C.P. (Direct OverClock Profile,即AMD版的XMP記憶體超頻設定檔),即可一鍵超頻,將記憶體的效能設定在高效能運作狀態,以提升整體系統效能。 在儲存裝置連接能力方面,主機板內建8組SATA 6Gbps插槽,以及M.2 2280與M.2 22110插槽各一。其中,M.2 SSD可以做 RAID,甚至可以跟SATA SSD做RAID。又或者可以搭配AMD的StoreMI來當成快取加速碟,以加速磁碟存取速度。 在USB方面,提供4組USB 3.2 Gen 1埠 (藍色),以及高達7組USB 3.2 Gen 2埠(紅色)與1組USB 3.2 Gen 2 Type-C埠,要是不夠用的話,主機板上也內建一組USB 3.2 Gen.2與USB 2.0的內插頭,可連接到前面板,額外提供4組USB 3.2 Gen.1埠、1組USB 3.2 Gen.1埠,以及4組USB 2.0埠,讓玩家可以盡情連接各項USB裝置。至於機殼前面版的重置鈕、電源鈕,以及HDD燈號指示燈的連接線部份,透過其Q-Connector即可輕鬆區分所有前面板的纜線,讓安裝上更加容易。 在主機板晶片組的散熱設計方面,則是配置了造型鋼鐵裝甲,採一體式造型,包辦了整個M.2插槽與晶片組區,在X570晶片組上方配置了一組小型風扇,以快速將這些發熱源的廢熱帶走。因此就算您安裝了無散熱片的M.2 SSD,其設計能夠將SSD上的熱源快速帶走,讓資料存取不降速。 至於網路方面,除了內建Intel I211AT GbE有線網路外,C8F另提供Aquantia AQC-111 5GbE晶片,提供5倍的傳輸效能,且只要使用一般CAT 5e的網路線即可。至於在無線網路方面,則直接內建Intel Wi-Fi 6 AX200晶片,搭配隨附2T2R天線,其2.4GHz頻段提供574Mbps的傳輸速度,而5GHz (160Hz)頻段則提供到高達2.4Gbps的最大速度,同時也支援藍牙5.0標準。 為發掘C8F的多元應用特色,本文將針對應用方面進行介紹,包括散熱方面、超頻方面、燈效方面,以及其他特殊功能,皆會一一介紹。至於C8F的開箱與評測細節,請參考「」一文。 這次C8F主機板的VRM區,採用與EK公司合作的CrossChill EK III模組,其利用空氣和水來散熱,搭配經過重新設計的散熱通道,可配置更寬的銅片,提升其表面積,其銅製水道可快速將MOSFET元件的溫度帶走,降低29.3℃,讓系統持續穩定運作。至於CPU與其他主要發熱元件(如顯示卡),則同樣提供各種Water-Cooling Friendly (水冷散熱友善)的安裝空間與必備的風扇或泵浦的插座,且主機板提供了多重溫度來源、水泵+、4針腳 PWM/DC風扇、智慧防護、ROG水冷散熱區域、AIO Pump等等插座或是監測功能,讓讓玩家們即時監控其運作狀態,以安心的使用各式DIY水冷套件,或是一體式水冷套件。 為實際測試安裝方便度,這次我們選擇了ROG Ryuo 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來進行示範,這款ROG Ryuo 240搭載了1.77吋全彩LiveDash OLED,並具備Aura Sync RGB燈效及2組ROG 240mm散熱風扇。外型採用NCVM塗層泵蓋,以及強化套管,不僅美觀也更加耐用,加上能與ROG系列主機板完美搭配,通吃Intel與AMD平台,因此適合拿來當超頻專用水冷散熱器。 以下就為ROG Ryuo 240進行簡單開箱! 基本上,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除了上述的安裝步驟之外,在裝入機殼時,只要再將散熱排固定在機殼上方即可。 為讓超頻更加方便與容易,C8F主機板配備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散熱選項,提供了各種Overlocking Friendly (超頻友善)的設計,從主機板的各種硬體模式切換開關/接頭,搭配BIOS的專業級設定項目,以滿足風冷(Air-Cooling)/水冷(Water-Cooling)/液態氮(LN2 Cooling)等各式超頻環境的需求。BIOS提供8組設定Profile的儲存與載入功能,能幫助玩家將BIOS設定值先存檔起來,以便後續載入使用。玩家可以透過Advanced Mode 來進行各種專業的設定值調整,透過細部的設定來釋放出CPU與記憶體的效能。當然對於一般入門超頻玩家而言,也使用Ez Mode的一鍵超頻,或是透過AI Suite 3的自動超頻工具,來幫助玩家們輕鬆超頻。 先介紹Ai Suite 3軟體工具集,該軟體提供各種好用工具,其中的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5軟體,可幫助使用者來對系統運作調整到最佳化,讓使用者輕鬆設定成性能模式或節省功耗模式。此外,其厲害的地方就是能為使用者進行階段式超頻,透過其5-Way Optimization (5-Way全方位優化)功能,以TPU/EPU/Fan Xpert 4/Digital+電源控制、Turbo Code應用程式,讓電腦能在最發揮能源效率的狀態下,釋放出電腦整體效能。啟用時,系統即會先以時脈逐漸增加並搭配壓力測試,來測試出您電腦的最高超頻上限,同時系統也要求能維持在穩定運作的狀態,讓玩家們輕鬆超頻。以下就實際透過畫面來介紹自動超頻功能。 Ai Suite 3軟體的Auto Tuning功能,適用於ROG全系列主機板,其會發揮出TPU、Fan Xpert 4、DIGI+ Power Control等特色,並搭配Turbo App (可以設定哪些應用程式在高速下運作),搭配EPU亦可算出CPU功耗與節省的功耗,讓您的電腦能在最佳的運作時脈下,同時兼顧系統穩定,以及能源達到最佳利用率,值得玩家們第一次安裝好電腦時,來為系統進行自動優化。當然,若自動超頻過程若是當機、開機不成功或是導致系統不穩的話,電腦會在下次開機時自動恢復到先前的時脈狀態,讓使用者不用擔心電腦會搞壞。 以上就是ASUS Ai Suite 3軟體集裡面的自動超頻功能,可幫助初學玩家們自動提升效能的應用之一。此外該軟體還有不少好用功能,包含系統資訊檢視、自動更新,還有PC Cleaner可以掃描Windows的垃圾檔案並清除掉,以騰出更多硬碟可使用空間來裝更多遊戲!這些都值得玩家們試試! 除了透過Ai Suite 3這種步進式超頻之外,玩家也可以直接透過BIOS裡面的Ez System Tuning簡易系統調校功能,來為電腦進行超頻。華碩ROG系列主機板的BIOS,皆提供Ez Mode和Advanced Mode兩種模式。以Advanced Mode來說,是進階使用者最常用到的部份,至於Ez Mode則是針對初學者所設計,採用一目了然的親和介面,該畫面可看到各種硬體資訊與風扇/電壓狀態、開機順序,以及還會顯示CPU FAN的運作模式,使用者可以進一步去調控風扇的Profile。 在Ez Mode下,按下F11鈕即可進入Ez Tuning Wizard (調校精靈),該功能可以針對不同使用情境、散熱系統,來進行系超頻幅度評估,以調整成多少%的系統超頻。這部份主要是參考您所使用的散熱系統來做決定的。其提供盒裝風扇、塔扇、水冷等選項,可以超頻CPU約5%、8%、11%的幅度,DRAM則是固定3%的幅度,此功能讓不太懂超頻的玩家,也能根據所使用的散熱系統來進行系統微幅超頻。 以下就透過一步一步的介紹,來說明Ez Mode調校精靈的超頻使用方法。 不管是使用風冷或是水冷的散熱方式,透過C8F的優異超頻調校程式,即可分別達到9%與11%的超頻幅度。以下就來看看簡單的跑分結果吧! 燈效對於電競電腦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僅可以展現個人的風格,其同步燈效功能也能讓各式周邊一起動起來!譜出一曲動人的光舞詩章。這部份,C8F主機板就非常適合將所有ROG相關元件湊在一起,除了主機板內建的RGB燈效之外,還能支援CPU散熱器、記憶體、顯示卡、系統散熱風扇、點綴燈條…等機殼內元件的燈效同步,以及機殼外圍的鍵盤、滑鼠、滑鼠墊…等各式周邊的燈效同步!透過的AURA程式,即可將所有支援的硬體全部串起來,並同步發出設定好的燈效模式,讓您的電腦看起來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除了燈效模式之外,值得注意的就是AURA也支援其他燈效環境,例如可以支援HUE彩色燈泡的燈效設定,只要在相同區網內偵測到Hue Bridge,即可讓家裡的燈泡加入燈效調整,讓電腦燈效與室內光氛一起舞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個In Game Effects的功能,開啟後只要執行支援的遊戲 (目前已知「Call of Duty: Black Ops 4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與Tropico 6「總統萬歲6」遊戲有支援,未來還會增加…),燈效的變化就會跟著遊戲的場景走。例如進入場景,或是打鬥中場景,燈色與燈效都會跟著遊戲變化,讓您的RGB燈效不再只有點綴而已,還能融入遊戲,做不同的燈效反應!讓遊戲更加具有樂趣! 若覺得內建的燈效看膩了,玩家們也可以透過AURA Creator這套程式,來設計屬於自己的燈譜。例如前幾十秒的燈效是什麼、後幾十秒的燈效是什麼,還可以一次拉進多個裝置,來設計不同的燈效,以譜出玩家獨一無二的燈光舞動效果,增添更多樂趣! 除了上述的彩色燈效之外,由於C8F內建1.3吋單色LiveDash OLED (另外像是ROG Ryuo 240也內建1.77吋彩色LiveDash OLED),可在開機過程中顯示Q Code錯誤碼,亦可在開機成功進入作業系統後,拿來顯示其他資訊(例如顯示CPU溫度、風扇轉速,或是各式動畫效果等等),讓電腦更加生動有趣! 以下就簡單介紹LiveDash OLED的應用。 除了上述介紹的水冷、超頻、燈效之外,C8F還提供多種具備友善設計的軟體工具,幫助玩家們進一步釋放電腦的效能。以下就一一簡介這些軟體工具的功能。 ● RAMCache III:此工具就是透過劃分出部份系統記憶體,來當成HDD、SSD (SATA或M.2 NVMe)、USB儲存裝置的快取記憶體,當系統在做密集性的讀寫時,便可先記憶體取出或寫入,加快整個系統的存取效率。尤其繁複存取的應用程式、遊戲或資料,RAMCache加速效果會更加明顯。 ● GameFirst V:此為ROG的獨有工具,為網路流量和連線做到最佳化。軟體提供視覺化的介面,玩家可以透過將遊戲或重要應用程式的網路存取權提升到最高,以便在多個程式同時存取網路時,得到更快速且無延遲的線上遊戲體驗。除有線外,此軟體也能選擇最佳的Wi-Fi通道,以提高穩定性和減少干擾,同時可監控佔用頻寬的應用程式 ● 更沉浸的音效品質:主機板內建SupremeFX S1220編解碼器,再搭配Sonic Studio III與 Sonic Studio Virtual Mixer軟體,可輸出專業高品質的音訊檔案。Sonic Studio支援HRTF (頭部相關傳輸功能)相關的真實方位音效,搭配耳機即可投放出沉浸式的聽覺環境,並可根據個人喜好或耳機特性來定製其聲學,以便讓玩家們在遊戲中更能輕鬆聽聲辨位,並及時做好反擊以贏得勝利!此外,全新Sonic Studio Link鈕只要按一下,即可將Sonic Studio音效效果套用到所有播放裝置上,以享有絕美音效。至於Sonic Radar III「看聲辨位」功能也同樣支援! 在其他工具方面,值得一提的是ASUS光碟內,還附有防毒軟體,提供完整一年份,因此千萬別忘了拿來安裝喔!而在AMD主機板所提供的軟體方面,除了必要的驅動程式之外,其提供的StoreMI軟體,可以將快速儲存裝置(如高速SSD)規劃成快取碟,搭配其他高容量儲存(如慢速HDD)時,可以加快其載入或寫入效率,讓遊戲能更快載入。此軟體跟上述RAMCache III功能類似,只是這套是改在儲存裝置上劃分。另外像是RAIDXpert2工具,即可針對NVMe SSD或SATA SSD來劃分出RAID磁碟陣列,讓硬碟存取效能與安全性同時提升!這些工具都值得玩家們親自測試! 透過上述的介紹,可以了解華碩ROG家族對於頂級玩家們細心打造的精品,是如此的用心與創新!以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這張主機板為例,就能看到許多與眾不同的設計,包括差動感測電路、全板的鋼鐵護甲,搭配獨特的I/O盾甲,並內建CrossChill EK III水冷散熱系統,以及鏡面面板與獨特的OLED顯示幕,讓整張主機板擁有低調時尚的品味,卻不失應有的高效能姿態,可說是華碩將其創新技術與黑科技的結合,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此外,C8F擁有各種DIY Friendly的設計,包含水冷、超頻、燈效、各式有用工具,都採用親和性設計,提供容易組裝、容易超頻的特色,再加上高度的燈效同步與客製化能力,讓使用者在組裝高階頂級電競桌機時,不僅能夠釋放出電腦的高效能,同時也能展現玩家們的獨特電競風格。 整體而言,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擁有卓越的散熱效能,搭配玩家導向的多種功能,是玩家們在組裝新世代高效能電競電腦的完美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iPhone轉Android?Samsung Galaxy S10+動手玩
哈囉大家好,我是PCDIY!編輯JC,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iPhone轉Android」這件事,小編自已已經用iPhone用了將近8年了,從一開始的iPhone 5s、iPhone 6s、iPhone 8再到現役中的iPhone XR,再加上前陣子買了新的MacBook Pro作為工作機,有些東西用的很習慣,也讚嘆蘋果對於使用者的體驗感受,不過當然也是有一些點讓人覺得疲乏的。 說到底,小編自認自己不算是個「完全果粉」,第一隻智慧手機其實是當年的台灣之光HTC所推出的HTC Sensation,雖然當時認為足夠使用,不過在第一次見識到iPhone的流暢度後,就因此入了這個坑,但小編一直在尋找脫離的可能。三星今年上半年的旗艦機Galaxy S10和Galaxy S10+雙機或許給了這個可能。 說起Galaxy S10/S10+雙機,小編這次收到的是S10+,是除了S10雙機和平價版的S10e外,最高階的版本。顏色則是絢光白版本,顏色上另有絢光黑、和絢光綠版本,同時還有釉光白/黑兩種,不過這兩種就只限於8GB/512GB或12GB/1TB的機型了。 先從外觀上來看,S10+正面維持三星Galaxy系列的優雅設計,螢幕正面採用6.4吋FHD+解析度(2280x1080),面板是使用三星獨霸手機市場的自家Dynamic AMOLED面板,黑白顏色對比表現非常好,這點小編自己很有感。 要先說的是,小編不是沒有看過OLED面板,雖然說蘋果針對iPhone X以前的LCD面板色彩調校十分優秀,許多人甚至稱之為LCD面板中的色彩權威,不過當小編把最新的iPhone XR(採LCD面板,解析度1792x828)相比,後者還是遜色許多。 除此之外,S10+的螢幕還獲得HDR10+認證,動態色調表現更加優秀,同時,螢幕的最大量度三星官方是說可以達到1215 nits的亮度,iPhone XR的亮度據國外媒體測試是指可達到700 nits左右的表現,其實已經不錯,可是在室外大太陽直接使用下,iPhone XR的亮度在最大亮度的情況下才可看見螢幕內容,但S10+大約只需要2/3的亮度就可以有清楚的視覺呈現,這是小編覺得滿驚豔的一點。 這次S10系列機種最劃時代的就是不再像他牌Android手機一樣採用正面瀏海的設計(蘋果...),而是採用自家獨家率先使用的「O極限全螢幕」,S10和S10e正面都是採用單鏡頭打孔O螢幕設計,S10+則是雙打孔,正面前置了兩顆鏡頭,關於攝影鏡頭拍照的表現方面,我們後面再來聊聊,這邊先說視覺上給人的感覺。 其實小編一開始也覺得正面打孔設計「甘ㄋㄚ怪拐~」,不過就和第一次拿到瀏海機iPhone一樣,其實用久了之後就習慣了,而且打孔機正面影響視覺的程度是比iPhone少很多的喔!這裡小編也可以教一個小小的技巧,如果是要用來看影片或是玩遊戲的話,可以把雙打孔鏡頭的位置旋轉到右手下方,這樣不管是遊戲還是影片,在視覺上的影響會更小、更有全螢幕的感覺。 促成S10系列手機能達到全螢幕功臣除了打孔鏡頭以外,另一個就是螢幕下的超聲波指紋辨識技術,該技術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當然相較於實體的指紋辨識,在速度和準確度上還是有加強空間,但已經可說是非常準確且穩定了。 以小編自己的體驗來說,S10+的螢幕指紋辨識成功率大概近80~90%,也就是十次裡面大概只有一兩次會失誤,辨識速度大概在半秒到1秒左右,不過大部份時候因為Android支援小米手環的Smark Lock功能,因此多數時候是處於隨時開啟的狀態,所以相對來說使用時數比較不長。 關於螢幕指紋辨識這點,小編個人還是比較期待未來能有真正的全螢幕指紋辨識,目前Android手機出現的螢幕指紋辨識還是需要使用者將手指放在對應的辨識區塊才能正確辨識的。 再來說說S10+的曲面設計,關於這個....小編就真的得說見仁見智了,雖然說曲面延伸的畫面效果確實在畫面上(尤其觀看影片)時帶來不錯的視覺效果,但放置於平面觀賞影片或是遊玩遊戲時,總是會在上下曲面延伸的部份看到環境光的反射光,看起來其實有些礙眼。另外,曲面設計也會時不時的誤觸部分功能或是在單手使用時誤壓導致手機無法正確辨認主要指令(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鍵盤上防鬼功能的概念),有些時候滿惱人der... (若有加裝外殼或保護框等,會改善不少反射或誤按的情況) 現在人買手機除了外觀好看、功能實用以外,照相功能也是一大考量之一,S10+總共有5顆鏡頭,前鏡頭兩顆、後鏡頭三顆,五鏡頭下提供多種拍攝模式加上鏡頭角度,對於攝影師來說可以提供更多樣的拍攝選擇。 這裡小編先簡單快速講一下S10+的鏡頭規格。雙前鏡頭是由一顆1000萬畫素的自拍鏡頭和一顆800萬畫素RGB景深鏡頭組成;後置主鏡頭則是由1600萬畫素高廣角鏡、1200萬畫素廣角鏡以及1200萬畫素遠距鏡頭所組成,並且再搭配主鏡頭的F1.5/F2.4雙光圈配置(另一鏡頭為F2.2光圈),讓白天或是夜拍的效果都不錯。接下來就實際放上幾張隨手利用S10+拍攝的照片給大家看看囉!以下圖片僅縮放調整,並未作任何調色後製。 接下來小編也拿iPhone XR和S10+最對比,讓大家快速比較兩者的差別。從兩者的表現上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兩隻手機在拍照的細節表現上都不錯,不過iPhone XR的色調偏暖、S10+則是偏冷。其實整體來說這也一直是兩種系列手機的拍照特色,各自有各自的支持攝影師喜歡。 照相功能有各式廣角鏡和遠距鏡頭的輔助,在錄影功能的部分則是最高可以錄製UHD 4K@60fps的影片,並且提供HD@960fps、FHD@240fps的超慢動作攝影,並且還支援HDR10+技術攝影,雖然僅限於主相機錄製,但就技術層面來說已經非常不錯。 硬體規格的部分這裡就不另外細談了,畢竟Galaxy S系列嘛!都嘛是給到當年Android旗艦機的最高規格,像是處理器搭載Samsung Exynos 9820八核心處理器,繪圖晶片為Mali-G76 MP12,記憶體部分搭載8GB、儲存空間為128GB。電池容量為4100 mAh,軟體為Android 9。手機四周連接埠部分,上方是SIM卡插槽,支援雙SIM卡;下方則是USB-C連接埠和三星自始至終都有提供的3.5mm耳機孔(揪甘心~);左側除了音量調整鍵以外,另有Bixby鍵,除了可以直接在任何時候開啟Bixby功能外,也可以自訂成其他功能(需可開啟Bixby);右側部分則是電源開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小編收到的版本使用的是三星自家的Exynos 9820八核心處理器,繪圖晶片為Mali-G76 MP12,和大家聽到採用Snapdragon 855處理器的版本不同,因此,在測試分數上也會有些差距喔!接下來就直接看看效能表現吧! 所以說說到底,S10+到底能不能取代iPhone呢?以小編自己來說,其實我對於Android一向抱持著非常樂觀的角度,我認為它總有一天是可以追上iOS的。 先說流暢度好了,小編當初最一開始之所以會跌入iPhone的世界其實就是因為流暢度,HTC Sensation雖然是當年剛推出時的機皇(當時和其並駕齊驅的就是Galaxy S2),其Android版本剛推出時為Android 2.3,後來支援到Android 4.0左右(小編後來有刷機),在當時還在機海戰術下的HTC來說,Sensation後來成為孤兒。 Android在我轉到iOS陣營之後,就被我定義為「不流暢」,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它極具客製化的功能,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桌布能夠不被一大堆App圖示擋住就很棒了(不像iOS...),再加上能夠自由的安裝各種檔案或App、或是刷機Root等等(這兩件事有好有壞),使得我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可回到Android的懷抱。 Google在Android 8.0版本後,開始認真強調流暢度的設計,再加上當時的手機在搭載高通旗艦處理器Snapdragon 845以後,其實已經能夠在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帶來非常不錯的流暢度,但就是偶爾偶爾~在開關或切換App時會有些許的卡頓,或是畫面幀數/轉場動畫不流暢的可能,就連搭載最新Android 9.0的S10+可能十次裡面也會有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這點就讓iOS贏過了Android。 不過小編還是要說,S10+優秀的螢幕呈現、Android陣營中優秀的流暢度加上Android系統本身的自由度,還是讓小編認為如果不是重度蘋果使用者的話,是能給Android一次機會的優秀墊腳石。
-
光線追蹤(DXR)還不夠,DLSS也全面進擊!顯示卡兩強朝新製程與新技術分歧發展!您選哪一家?
自NVIDIA於2018年第9月推出以來,便以其全新RTX (光線追蹤)技術,讓遊戲畫面的光線反射達到更逼真的呈現,以掀起下世代遊戲畫質的大躍進。為加速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的新舊交替,NVIDIA除了推出自家的各式RTX Demo來呈現其RTX的特效之外,更與不少遊戲廠商合作,推出支援RTX的遊戲Demo。 然而目前真正可以玩到RTX特效的已上市遊戲大作,目前就屬Battlefield V (戰地風雲5),以及NVIDIA在TGS(台北電玩展)現場展示的各款即將陸續推出的RTX遊戲了。此外,知名的測試軟體3DMark也於近期的v2.7版加入全新Port Royal測試場景,可測試RTX的效能,讓一些已經提早入手GeForce RTX 2080 Ti/2080/2070/2060的玩家們,有可以執行的RTX軟體,來呈現其RTX的優勢! 除了質(畫質),也要重視量(效能)!NVIDIA另外也有發表其DLSS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學習超級取樣)技術,也是RTX系列顯示卡的重點特色,該功能運用到深度學習技術,來為遊戲畫面提供更快的反鋸齒修飾,以提升整體遊戲效能,同時也能擁有更好畫質。 目前的遊戲中,除了Final Fantasy XV有提供DLSS的測試項目,讓遊戲可以擁有更好的表現之外,但市售的遊戲中,暫時還沒看到廠商推出正式支援DLSS的新遊戲,或是既有遊戲的改版,讓RTX系列顯示卡的另一項特色沒被好好的發揮出來。 如今農曆年剛過完,終於有市售遊戲大作,也要推出支援DLSS的更新了。首先一樣是Battlefield V,已宣佈於,再搭配先前就已支援DXR Ray-Tracing之下,便可同時擁有更好的畫質與效能表現。 無獨有偶的是,3DMark也搶先於2月初推出,以測試電腦系統在DLSS的整體表現。 是的!AMD剛於農曆年間(2月7日)正式發表採用7奈米製程的Radeon VII,搭配16GB HBM2記憶體,讓。在市場行銷方面,AMD的Radeon VII同樣以贈送3套遊戲的方式,價位設定在與GeForce RTX 2080相同等級,來搶佔市場,而目前在市面上已可買到! 可是AMD除了有7nm,以及16GB HBM2之外呢?雖說這兩項都比NVIDIA的12nm與8或11GB GDDR6還強,但是新的繪圖API (應用程式呼叫介面)呢?包含微軟已於Windows 10 1809版正式加入的DXR (DirectX Raytracing)函式庫,以及DLSS呢?雖說AMD不一定要跟著叫DLSS,但目前這兩項繪圖革新技術,AMD並沒有任何表示,亦即Radeon VII這一代顯示卡,仍舊只有支援當今的DirectX 12/OpenGL/Vulkan標準之外,並沒有其他可以幫助遊戲畫質與效能提升的額外軟體標準。 因此,以玩家的角度來說,若您想要花22K以上來更新顯示卡,您可以選擇AMD Radeon VII (送3套遊戲),或者選擇NVIDIA GeForce RTX 2080 (送1套RTX遊戲)。然而在效能表現相當的情況之下,NVIDIA的顯示卡有多支援雙D (DXR與DLSS)的繪圖「新技術」,而AMD的顯示卡看似只能拿16GB的記憶體以及7奈米的優勢「新製程」來說嘴了! 以目前DXR與DLSS的遊戲還不是很多的情況下,使用哪一家顯示卡似乎沒有什麼差別,然而您花22K以上的費用來買的高階顯示卡,並不會只用個1年而已。而且2019年期間,將會有不少DXR與DLSS遊戲推出。除了NVIDIA官方宣佈的11款DXR遊戲,以及28款DLSS遊戲之外,未來還會有更多支援雙D的遊戲! 當然AMD也沒有說不支援雙D技術,也許其新一代的顯示卡,可能會優先支援DXR技術,畢竟這是微軟的標準,可以先支援!至於DLSS部份,可能AMD會有自己的DLSS標準(也許叫AMD DLSS?或是叫其他名字),或者運用其他類似的技術,來呈現出自家顯示卡的優勢!總之,就等AMD的表態了! 因此,從目前顯示卡兩強,分別朝向「新製程」與「新技術」來分歧發展!您會選哪一家呢?歡迎到我們PCDIY!粉絲團留言!
-
1.5萬爽爽玩!最佳家機選購心法好過年
各位玩家們大家好!PCDIY!在這邊先跟各位玩家們在這邊跟大家拜個年,相信大家在辛苦了過去一年後,總算是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開始,小孩子手上拿到長輩給的紅包、大人們則是拿到公司發的年終獎金,是時候該犒賞一下自己囉! 小編這次幫各位玩家們整理了家用遊戲主機最佳選購心法,包含Xbox One、PlayStation和Nintendo Switch三大平台,只要預算1.5萬元,就能讓你輕鬆過年在家爽爽打電動!過年還不知道要去哪裡玩嗎?宅到底吧!(嗯?) 首先先來看看Xbox One平台,目前最強的遊戲主機是Xbox One X,市場1TB容量空機要價約13,880元左右,各類遊戲的官方同捆價格則是15,380元起,是目前市面上硬體規格最強大的家機,同時也足夠應付市面上所有遊戲,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 先從規格面來說,微軟起初在設計Xbox OneX外型時有過多方考量,最終他們決定維持上一代Xbox One S主機的方正外型,但顏色改為霧面黑,無論是視覺上、還是實際觸摸的體驗都非常好。體積上,Xbox One X是歷代Xbox主機中最小的一台,比初代Xbox One還要小40%以上,重量部分則是在3.8公斤,效能同時也是歷代最強。 Xbox One X之所以能被稱為是地表最強遊戲主機,主因在於其內部的硬體規格。主要處理器的部分則是搭載AMD 8核心(x86 Jaguar架構)、16nm製程、高達70億顆電晶體,時脈為2.3GHz,採用Scorpio引擎,具備6 Teraflops運算速度,記憶體則是搭載12GB GDDR5,每秒326GB記憶體頻寬加速運算,儲存空間的部分則是基本的1TB配置,但可藉由USB連接埠連接外接硬碟使用。 另外,為了讓主機效能發揮最大作用,並且將耗電量降到最低,Xbox One X採用Hovis數碼電力傳送系統,可自行微調每台主機的電壓,在冷卻效果部分,採用液體冷卻和增壓器式離心風扇,以確保主機能保持涼爽。 連接埠輸出入部分,提供兩組HDMI連接埠(HDMI 1.4b、HDMI 2.0b各一)、三組USB 3.0連接埠(其中一組在機身正面)、一組IR輸出、一組S/PDIF和一組Ethernet連接埠。 說到Xbox One X,它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於提供目前市場上唯一真4K@60Hz 畫質的遊戲體驗,能提供最高3840x2160 解析度的高畫質,同時再搭配主機本身支援HDR,使得遊戲畫面和光影特效等細節都更加細膩。 不過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果是從舊主機的遊戲升級到Xbox One X的話,可以利用下載4K材質包更新的方式直接遊玩,不必花時間重新下載,這些材質包的大小會視遊戲有所不同,不過平均都需要10GB左右的額外儲存空間。 另外,Xbox One X的4K高畫質體驗是需要家中有4K HDR螢幕才能真正享受到的,不過若是家裡只有FHD解析度或2K解析度螢幕的話,Microsoft表示別擔心,畫質提升還是有感,也就是藉由所謂的「Xbox One X增強型」(Xbox One X Enchanced),當玩家在商城中看到遊戲旁邊有打上這樣的一句話時,舊代表該遊戲的開發商有另外針對Xbox One X做額外加強,包含更高的畫質、更快的畫面更新率、抑或是更細膩的場景等等,這時如果玩家使用的是一般非4K HDR螢幕時,仍會有畫質體驗上的提升喔! Xbox One平台一向主打向下相容,Xbox OneX主機也不例外,可遊玩超過500款Xbox 360遊戲,同時也可以選擇遊玩第一代Xbox遊戲,全部皆可支援。 除了主機本身以外,Xbox One 另有多種軟體服務可供玩家使用,包含Xbox Game Pass、Xbox Live 金會員(Xbox Live Gold) 以及Xbox Play Anywhere。 Xbox Game Pass 可解釋成獨家優惠的概念,包含所有Xbox One 平台推出的新遊戲,在購買該服務以後,都可以直接第一時間遊玩,同時還可享有多種購買折扣。目前該服務推出第一個月可以30 元台幣的價格加入,第二個月以後才須以每月320 元的價格繼續使用。 Xbox Live金會員的服務則是除了提供線上對戰的體驗以外,最主要還是因為訂購該服務後,每月都會推出數款遊戲供玩家免費遊戲,若是使用一年的服務資格下,約可免費額外獲得價值20,000元的遊戲,十幾款遊戲任玩家自由下載。另外,金會員資格還可以享有每周購買遊戲和附加內容的優惠,最高可達50~75%的折扣。 Xbox Play Anywhere則是Xbox One平台的另一個小優點,只要是商城中有掛上Xbox Play Anywhere標語的遊戲,就可以在Xbox One和Windows 10電腦上遊玩,購買一次就能隨處遊玩,同時享受相同的遊戲進度,使用上非常方便。 Xbox One 平台的主機以目前來說,Xbox OneX 是目前最強遊戲主機當之無愧,各種4K HDR 遊戲丟給它都能輕鬆應付,60Hz 的流暢體驗也是非常完美,此外,內建的4K Blue Ray 光碟機也是不無小補的優秀功能。想要最頂級的4K 高畫質遊戲體驗的話,找Xbox One X 就對了。 不過缺點就在於Xbox One 平台的獨佔遊戲相較於其他平台較弱些,它不像PlayStation 多樣、不像Nintendo Switch 一樣特別,且Xbox Play Anywhere 的功能有些雙面刃的定位,一方面提供彈性的遊玩空間,一方面卻也Windows 10 市場關係被削弱主機買氣,這些問題是在購買Xbox One X 主機前須注意的小細節,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該主機相對其他家機來說稍貴些。 說起PlayStation,想必浮現在玩家們腦海中的第一台家機勢必就是熱賣的PS4系列了,主要的PS4主機目前市場1TB容量機型平均價大約在9000~10000元以內,更高階的PS4 Pro則是12980元左右,這裡小編將針對能提供未來更多遊戲體驗空間和價值的PS4 Pro機型作介紹。 同樣的先來看看硬體規格方面,外型上,除了承襲PS4 前後稍微傾斜的造型外,PS4 Pro 以三層結構代表該主機的強大性能,同時也呈現堅實俐落的印象,機身頂部中央印有運用優質鏡面加工的PS 家族標誌,整體的配色則同樣是霧面黑為主,在三層結構中間另有特殊的藍色配色設計,相對來說較不單調且變化性較豐富。 內部的硬體規格方面,處理器同樣採用AMD 8 核心處理器,時脈為2.1GHz,搭配的GPU 引擎則是具備4.2 TeraFlops 運算速度, 帳面規格上速度數字較Xbox One X 低些,不過實際使用的體驗影響並不明顯。記憶體方面則是搭載8GB GDDR5,搭配1TB 的儲存空間。另外,PS4 Pro雖然提供BD/DVD 光碟機供玩家使用,但不像Xbox One X一樣能支援到4K解析度藍光播放喔! 連接埠方面輸出入面,除了電源孔外,另有一組HDMI 和光纖數碼輸出連接埠、乙太網路埠、AUX,以及共三組USB 3.1 Gen 1( 一組在機身正面)。 PS4 Pro 家機同樣也是支援4K 畫質的遊戲主機,只要家用電視為4K 解析度,在遊玩時便可即時享受,不只是遊戲,播放影片時也支援4K解析度,因此,可以藉由PS4 Pro 收看Netflix或YouTube 串流4K 影片,而且如果玩家的電視支援HDR的話,PS4 Pro便可帶來更細膩、自然的畫面色調,觀看體驗會更加優秀。 另外,PS4 Pro ENHANCED/ 強化遊戲則是也進一步在原先的遊戲中強化對於PS4 Pro 主機的支援,可以讓舊的遊戲重新在PS4 Pro 上獲得新生。 如果玩家家裡不是使用4K 解析度螢幕的話,FHD 解析度下的遊戲,PS4 Pro 也會自動將其畫質細膩度提升,強化整體的視覺體驗。 PlayStation 平台的軟體服務層面主要有二,一是PlayStation Now(PS Now), 其功能類似Xbox One 平台的Xbox Game Pass,主要也是可以讓玩家在訂購該服務後,可遊玩超過700 款PS4、PS3、PS2 歷代主機的遊戲,其中共有超過250 款PS4 遊戲,種類非常豐富。 另外,PS Now 每月都會有新遊戲加入陣容,除了多平台通用的遊戲以外,PS4 一向最主打的就是多款3A 級獨佔遊戲大作,同樣也可藉由PS Now 遊玩。另外一個軟體則是PlayStation Plus,裡面提供各式購買折扣,同時也會每月固定提供免費遊戲供用戶遊玩,內部同樣非常超值。 PS4 Pro 家機的優勢在於PlayStation 陣營的獨佔遊戲每月、每年不斷,且每款遊戲都是重量級開發商所推出的獨佔遊戲,是其他遊戲平台、甚至PC 都有可能無法遊玩的遊戲,如果想要玩的遊戲是別人玩不到的,那買PS4 Pro 絕對值得。 然而,PlayStation 陣營主機的缺點在於,由於上頭Sony 的官方考量,使得PlayStation 想要和其他平台的玩家一同遊玩相同遊戲的可能非常低,雖然PlayStation 的遊戲數量同樣不少,但這樣的政策也相對地綁死許多玩家。 2018年在家機平台突然興起的黑馬絕對是Nintendo Switch,台灣建議售價為空機價9780元台幣,不只本身銷量非常好,甚至還突破PlayStation部分主機的銷量,實力不容小覷。 Switch 能夠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和買氣,原因除了任天堂光環以外,最主要還是在於其本身攜帶方便和多樣的遊玩模式。它除了可以將螢幕藉由底座輸出至大螢幕(FHD 解析度) 上以外,還可藉由掌機模式,將主機隨身帶著走,而可拆卸式的Joy-Con搖桿則是為操作上帶來更多的彈性空間。 論硬體規格,Switch絕對不是最頂級,處理器部分採用的是NVIDIA客製化的Tegra處理器,GPU則同樣也是NVIDIA Tegra等級,記憶體部分則是只有4GB,儲存空間部分內建為32GB,但可藉由SD記憶卡擴充。由於Switch本身具有一觸控螢幕的關係,所以也不得不提它的解析度,掌機模式下該螢幕為720p解析度(1280x720),若是輸出到電視螢幕的話,最高則是可以到FHD解析度。 連接埠的部分選擇較少,主機上除了3.5mm耳機孔外,另有一USB Type-C連接埠進行充電(也作為接上底座後充電用)。隨機附贈的基座上則是有HDMI和三組USB 3.0連接埠,相對來說選擇較少,網路部分一定得使用Wi-Fi無線網路連接。 另外,自2019年1/31起,將主機系統版本更新至最新的7.0.0版號後,Switch系統介面已正式支援繁體中文囉! 多樣的遊戲遊玩模式才是Switch主打的特色,除了手提模式以外、另有桌上模式和TV模式,可以讓玩家隨時隨地無縫切換。手提模式將遊戲隨身帶著走、桌上模式則是方便好友在外同樂、TV模式則是可以享受大螢幕的遊戲體驗,Switch最多還可以直接利用區域網路和最多8台主機在地遊玩遊戲,八人同樂、娛樂8 倍化。 另一個Switch 的特點就是可拆卸的Joy-Con左右搖桿,搖桿可插在主機上直接使用、也可卸下後左右手雙持無線使用,同時若要和朋友共同遊玩話,也可以將其中一隻搖桿交給朋友,兩人共同使用,遊戲體驗超級豐富多樣。 目前Switch 最主要的軟體功能為任天堂線上服務(Nintendo Online Service),也就是線上付費多人遊玩的功能。雖然說大部分Switch 的遊戲都可以無須網路、直接在主機上隨時開啟遊玩,但如果是遊玩《瑪利歐賽車8 豪華版》這類可以多人連線的遊戲,想跟世界各地的玩家一同線上競技時,就需要額外支付任天堂線上服務的費用才行。值得一提的是,近來十分熱門的《要塞英雄》(Fortnite) 去年也在Switch 上推出,並且支援跨平台對戰,該遊戲就不需要任天堂線上服務,連上Wi-Fi 網路後即可直接開始遊玩。 Switch 夾帶著2018 年的高人氣和高買氣,快速竄起,雖然說主機本身的硬體強度較弱,但多樣的遊戲模式和強大的彈性,還是讓開發商對其趨之若鶩,遊戲推出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有許多遊戲大作如《刺客教條:奧德賽》都可以藉由不同模式在Switch 上遊玩,達到真正的「3A 遊戲帶著走」境界,未來潛力不可忽視。 不過Switch 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就是硬體規格強度不足,造成主機本身依舊無法應付畫面要求太高的遊戲,再者,畫面輸出的表現也不夠,在現今這個4K 畫質滿天飛的世界下,僅最高FHD解析度輸出的表現實在有些差強人意。 綜合以上所述,相信大家應該也已經了解各家機平台陣營之間的差異和優缺點,接下來小編將為玩家們推薦每個平台目前最值得入手的幾款遊戲,供玩家們參考,讓大家在過年期間可以爽爽打game! 每個平台都會推薦三款獨佔遊戲,以本文預算1.5萬元以內來說,搭配主機購買的情況下,約可購入1~2款遊戲。這裡先幫大家複習一下各主機的建議售價,Xbox One X為13880元、PS4 Pro則是12980元、最後Switch則是9780元。 Xbox One 遊戲首推Microsoft 本家的獨佔遊戲,《戰爭機器4》、《最後一戰5》和《極限競速:地平線4》。 《戰爭機器4》是Xbox One 旗下經典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由開發商The Coalition 開發,遊戲中除了槍枝射擊體驗非常優秀以外,經典的掩護射擊也是遊戲系列的代表特色之一,非常適合初入Xbox One 平台又想體驗代表遊戲的玩家。建議售價為1359 元。 另一個適合的遊戲則是《Halo 5》,這同樣也是代表作之一,不過採用的是第一人稱射擊,背景設設定在外太空的神祕感,本作故事相比過往在枝節劇情方面增多,眾多歷代角色相繼再度登場,劇情亦會追加新敵方,也非常推薦入手。建議售價為570元。 最後一個則是本家的賽車遊戲《極限競速》系列代表作,系列有分《極限競速》(Forza Motorsport)和《極限競速:地平線》(Forza Horizon)兩類,這邊小編推薦的是後者最新的《極限競速:地平線》,首次導入季節轉換系統,並且加入更多豐富的社群活動,是《極限競速》系列遊戲中的新巔峰。建議售價為1699元。 第一款推薦的是《戰神》,2018 年新推出的系列作可為《戰神》系列的神作,除了時代背景移至北歐神話外,也加入父子情深的故事片段,整體劇情更加鮮明活潑,該作發行後普遍受到評論家的好評,且主要集中在故事敘述、世界觀和克雷多斯父子的塑造等方面。建議售價為1190元。 第二款《漫威蜘蛛人》則是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改編自漫威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蜘蛛人》,是英雄類遊戲的新選擇,也是開發商Insomniac Games 自創的遊戲劇情,並且加入多種華麗攻擊效果,讓玩家能擔任蜘蛛人在城鎮中飛簷走壁保護市民。建議售價為1590元。 最後一個《地平線期待黎明》是款全新的開放世界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將要化身為身手不凡的女獵人亞蘿伊,在充滿神秘機器生物的世界冒險,非常有科幻風格的嶄新遊戲。建議售價為1490元。 Switch遊戲首推《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這除了是Switch首款代表作遊戲外,也是《薩爾達傳說》系列遊戲的突破,開放世界的遊戲新體驗為玩家帶來嶄新的世界觀,擬真的環境特效也是一大特色,可說是Switch玩家必買遊戲!建議售價為59.99美元。 另一款是前陣子才剛出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同樣也是系列作的新巔峰選擇,除了保有系列的操作特性和對戰系統外,也加入更多的角色和畫質提升,並且首度導入個人冒險模式,遊戲時間更長、內容更豐富。建議售價為59.99 美元。 經典RPG 角色扮演遊戲《精靈寶可夢》總算在Switch 上推出《精靈寶可夢Lets Go !》,在維持初代遊戲劇情的原則下,導入手遊《Pokemon Go!》的抓寶模式,讓新玩家們可以更快速地融入遊戲體驗,是喜愛精靈寶可夢的玩家們必買的遊戲選擇。建議售價為59.99 美元。 這次推薦的遊戲主機包含Xbox One X、PS4 Pro和Switch,三台都已經在市面上販售都有約一兩年的時間了,前陣子市場上就開始流傳各陣營即將推出的新世代遊戲主機,其中,Xbox可能結合雲端串流技術推出雙主機、PlayStation則是推出PS5,Switch則是同樣有可能會推出兩款新機。 有關Xbox 新主機的消息, 有新資訊指出Microsoft 可能將推兩款Xbox 主機, 其中一台Xbox 主機是目前大家熟知的傳統家用遊戲主機,估計會具備高階的硬體規格和新技術,以帶動新一代畫面顯示和遊戲引擎。另一款Xbox 主機,則是會以主打雲端串流遊戲為主的主機盒,其主要目的為用來對抗對手陣營PS4 的PlayStation Now。這兩款遊戲主機預計推出的時間可能會在2020 年。 PlayStation陣營部分,Sony前陣子已經確定新主機的名稱確定將稱為PS5,實際的硬體規格等細節尚未可知,不過考量到對手陣營Xbox One X的效能表現,PS5只會追上腳步甚至超越而已,至於確切的推出時間仍然尚未確定,不過預計普遍也是2020年左右。 下一代新機話題比較有趣的是Switch 主機,預期任天堂很有可能會推出兩款Switch 新主機,而且最快很有可能2019 年就會推出。 兩款新機的名稱可能被定為Nintendo Switch 2Pro 跟Nintendo Switch 2 Lite,前者顧名思義是較高階的版本,外媒指出這次新機更新的重點,除了在系統硬體規格的升級外,主要會著重在觸控螢幕上,目前的Switch 正如前文所提,螢幕解析度在720p,預期未來兩款主機的解析度都會調整至FHD 等級,至於兩者的差異可能在內部硬體的細部規格不同。同時,另一個可能的差一點,也有可能在螢幕面板差異上,高階的Pro 版本也有可能會採用OLED 面板達到更細緻的色彩對比。去年並未入手Switch 的玩家,或許可以等等看今年的2 代Switch 喔! 總地來說,家機遊戲這塊市場在2018 年因Switch 的出現,導致目前原先主要由PlayStation 稱霸的家機市場出現變化,加上今年Xbox One 陣營的獨佔遊戲也頗令人期待,包含《戰爭機器》系列也即將在今年推出《Gears 5》、《除暴戰警3》在經過多年延宕也終於底定今年推出,《王國之心III》更將首度登陸Xbox One 平台,Xbox One 陣營不容小覷。 此外,身為黑馬的Switch 今年也有可能再接再厲,推出二代新機,打算搶在2020 年Xbox One、PlayStation 推出新機前,先搶一波市場,強大的可攜性和變化性,將會在未來為家機市場帶來更多變化。不過,最終得利的都是玩家們,因為,大家就會有更多選擇和遊戲可以玩啦!
-
智慧型手機蠶食鯨吞掌上型遊樂器市場,Sony準備停產掌機PS Vita?
作為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PSP)接續機種的PlayStation Vita(PS Vita),於2011年推出之際,正巧碰上智慧型手機迅速崛起;Apple(蘋果)在當年10月4日的發布會上,發表全新一代iPhone 4S,這款iPhone創下開始販售24小時後即售出1,000,000部的驚人成績。時至今日,掌上型遊樂器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近日西班牙Sony的Twitter竟釋出驚人消息? 根據國外媒體《dailystar》報導,目前正準備走向產品生命週期最後的PS Vita,Sony似乎也已準備停產PS Vita,而此事究竟為何會曝光呢?事情發生得相當有趣,起初有名YouTuber於Twitter上發文Tag西班牙Sony,想要藉此詢問市面上竟然都買不到PS Vita,結果西班牙Sony將問題丟球給西班牙PlayStation,而接到燙手山芋的「小編」竟然直接回答:「是的!的確不會再繼續了!」,這似乎間接證實PS Vita的產品死期不遠矣。 其實官方今年(2018)稍早前曾釋出訊息,提及PlayStation Plus(PS Plus)的每月免費遊戲陣容將只持續提供PlayStation 3(PS3)以及PS Vita,並直至2019年3月9日為止。在此日期後,PS Plus會員的每月免費遊戲陣容將不再列入此2款平台遊戲,但是會員本身仍可繼續遊玩任何已經下載,或先前加入下載佇列的平台遊戲。 Sony官方也提到會作出如此決定的原因,主要在於目前其大多數的玩家都是在PlayStation 4(PS4)或PlayStation 4 Pro(PS4 Pro)上體驗他們的產品,而PS4與PS4 Pro的遊戲只會越來越多,所以必須作出此決定。 最後,雖然停產的消息仍舊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根據種種的跡象都顯示產品生命週期已進入最後倒數,若是玩家們想要作收藏意圖的話,可能要加緊充能(?)自己的荷包囉! (01) (02) (03) (04)
-
保固貼紙撕毀無效?FTC:觸法!撕毀仍必須提供保固…
保固貼紙污損或撕毀,保固就失效嗎?FTC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4月11日發出表示,這麼做是觸法的!也就是說,原廠的這些保固貼紙,是無效的! 近20年來,我們買過不少3C產品,像是遊戲機、筆電、整體桌機、手機、平板、硬碟、印表機,還有許多新玩具、新配備等…等,每個產品的外殼縫隙或是螺絲鎖定處,都會貼上一張易碎貼紙,上面的大意就是寫說「撕毀或污損此貼紙,保固將會失效」(Warranty Void if The Seal Is Broken or Removed),或是其他類似的警語,例如「若使用其他非認證產品,保固失效」。又或者是「使用其他非本公司授權之產品,本公司將不提供保固」…等之類的。FTC說,這些保固除外條款,都違反了1975年所頒布的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條款,也就是這些保固除外貼紙都是Bullsxxt,通通無效! 針對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部份,FTC日前已發函給美國知名的汽車、手機與電視遊樂器等6大企業(沒具體說明是哪些公司),表示廠商們不可以透過易碎貼紙,或是在保固條款增加一些除外條件讓保固失效,來限制消費者如何使用產品與服務的權利(例如自行升級或是擴充功能)。除非業者提供的是免費的產品或服務,或是經過FTC的棄權條款才行。 值得注意的是,FTC要求這些公司在30天內檢視自家旗下的所有產品或服務,是否有違反這個法案。若到時候這些公司的官網沒有做出適當修正的話,將可能面臨FTC接下來的相關法律行動。 據傳,這6大企業中,ICT公司應該有一家是Apple,因為前陣子Apple在iOS 11.3的作業系統升級中,把許多非原廠的觸控螢幕列為黑名單。亦即,只要那些因為螢幕破裂而拿去第三方維修站修理、並換成非原廠觸控螢幕的iPhone 8手機,只要一升級到iOS 11.3之後,螢幕就無法觸控了、變磚了!而Apple最近也發出道歉聲明,並表示會提出解決方案。 由於美國消費者的力量是強大的,FTC這次的動作似乎就是在警告這些大廠,說廠商們不可以綁架消費者的使用權利。由於產品損壞,找原廠的維修服務畢竟比較貴,一般人會找比較便宜的第三方/非官方維修站來修理產品,但原廠在沒有特別書面聲明,並讓消費者完整知情的情況下(例如在螢幕上標示「作業系統升級後,可能導致螢幕會失效」等用語),就硬把消費者的手機變成磚!這樣做,是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所不允許的! 美國國會在1975年通過的Magnuson-Moss保固條款中,有一份中,明文規定了賣方在保固擔保方面必須達到的要求。國會還指示FTC必須定義規範來涵蓋其他要求。FTC根據該法案通過了三項規則:即「消費者書面保修條款和條件披露規則」(簡稱「披露規則」)、“預售可用性書面保證條款規則”(簡稱「售前可用性規則」)和“非正式爭端解決程序規則”(「爭議解決規則」)。此外,FTC也公佈了解釋性規則,澄清了某些條款,並解釋了該法的部分條款。 該法和規則確立了適用於保固擔保人或賣方的三項基本要求,如下: 1) 作為保固擔保人,您必須將您的書面保證書指定或標題為“完整”或“有限”。 2) 作為保固擔保人,您必須在單一、清晰且易於閱讀的文件中,說明有關保修範圍的某些特定訊息。 3) 作為保固擔保人或賣家,您必須確保在出售您擔保的消費品的地方提供擔保,以便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閱讀。 FTC表示,所有超過10美元的消費性產品都適用本法,必須提供書面保證。但是由FTC規範確定的「披露規則」和「售前可用性規則」,則適用於所有價值超過15美元的消費品的書面保證。 至於Magnuson-Moss保固條款的三項禁令,則包括了「隱含保固」、「搭售」,以及「欺騙性或誤導性」的保固條款。 在「免責聲明或修改暗示保證」中,禁止任何提供書面保證者放棄或修改默認保證。意味著無論賣方的書面保修範圍是廣是窄,客戶都始終能獲得對適銷性隱含擔保的基本保護。這在解讀擔保中有解釋。但是,隱含擔保有一項允許廠商修改。亦即賣方提供“有限”書面保修,法律則允許賣方能在保修期限內,包含一項限制隱含保修期限的條款。亦即,若賣方提供兩年有限保修,則可以將隱含保修期限設為兩年。但若賣方提供“完整”書面保證,則不能限制隱含保修的期限。這個問題在書面保證書中被解釋為“完整”或“有限”。 如果賣方是消費類產品的經銷商,並不具備任何書面形式來保證該產品,但該產品有來自原廠的書面保證,則經銷商在大多數州都可以免除您的暗示保修。無論如何,作為賣方都必須向客戶提供來自產品保證人的各種書面保修保證的副本。 其實這個法案就是一種消費者保護法案,破除一些不合理的限制範圍。尤其是售後服務的綁定。因此,當一般消費者想要幫自己筆電的添加記憶體,因而破壞到保固貼紙的話,PC製造商/原廠/賣方就不能說你這樣就是保固失效!而且,要是你買第三方的電腦組件(記憶體、硬碟之類的)來加裝或換裝,PC原廠也不能說你因為裝了其他廠商的產品,而不給予保固。甚至你的印表機使用了第三方的墨水匣,廠商也不能說這樣你就失去保固! 那麼有例外嗎?有的,低於15美元的消費性產品,尤其是便宜的玩具之類的,當消費者嘗試自己對這些小產品進行維修的話,則製造商就可以說保固失效! 簡單而言,只要是高於15美元的各項消費性電子產品,消費者要自己進行更換組件,仍不會失去保固。當然這個原則還是基於產品「正常使用範圍」下,且在「保固期間內」才有效。因此消費者不可以隨便把產品拿來亂搞一通或弄壞(例如CPU也拿來開蓋),然後跟原廠要求說更換或維修。不然的話,應該沒有廠商敢賣產品給消費者了! 正由於一些業者經常把產品銷售與售後服務綁在一起,讓消費者在產品購入後,無法選擇其他業者提供的售後服務,這些基本上是Magnuson-Moss保固條款所不允許的,但近年來廠商卻一直這樣做。而這次Apple的「升級讓你變磚」的爭議作法,終於成為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FTC決定發函警告這些大廠。眼見美國能這麼保護消費者,那麼其他地區是否也能跟上呢?希望這種措施,在歐洲地區,甚至到亞洲地區,也能跟上這樣的保護法案!以減少消費糾紛,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保障!
-
獨立遊戲《最後的印記》中文版搶先試玩,除了5種職業選擇還能創公會!
最近在Steam平台,有款獨立製作的遊戲(The Last Sigil)已開放搶先試玩,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上市的日期與消息,不過遊戲本身支援繁體中文,又屬於可愛2D畫風的「Roguelike」遊戲類型,小W編乍看之下還差點以為是《Death Cell》呢!(誤)玩家們有沒有充滿期待了呢? 《最後的印記》(The Last Sigil)是一款由「Redden」公司獨立製作發行的遊戲,近日在Steam平台上展開搶先試玩的體驗,目前暫定售價為新台幣238元,玩家們要進入遊戲當中,在封印世界的地下城中,雇用各式不同的角色、創建公會,挑戰來自未知的遠古惡魔。 在遊戲當中,不只能夠單人進行冒險遊戲,若是擔心打不過敵人或覺得「孤單、寂寞」的話,玩家們也能選擇創建公會,並在公會當中獲得經驗值以及聲望,提高公會等級就能夠雇傭更心的成員,強大自身以證明自己是足以獲得「最後的印記」的人。 遊戲的玩法也相當特別,具有自動生成的外部環境與地下城的場景,擁有不同的敵人、陷阱以及首領;在遊戲難度的選擇上,也有三種不同的難度可供選擇,普通、困難以及超強難度。 遊戲能夠選擇的職業也相當多元,共5種職業,包括法師、死靈法師、聖麒是、射手與戰士;每個職業也都擁有6種屬於自己的戰鬥技能,因為50及才算是滿等,所以在屬性的選擇上就變的相當多樣;整體感覺就像是在玩線上遊戲或是「MMORPG」,但是似乎沒辦法多人連線。 來介紹一下此款遊戲相當有趣的部分,目前在遊戲當中有8種不同類型的地下城,透過傳送們就能夠進入隨機生成的地下世界,每個地下城都包含了3個關卡,擁有不同的敵人、陷阱以及首領。3種敵人的類型共分為小怪、小Boss以及Boss房間出現的大Boss。 在裝備的選擇上也相當齊全,從頭部、胸部、腿部、足部、項鍊、2個戒指、3種武器、盾牌、戰旗與寵物可供玩家們作選擇,從殺死敵人的身上或是撿取地下城當中的寶箱,藉此獲得裝備,大幅的強化自身角色的強度。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zu_1o5SbU 《最後的印記》(The Last Sigil)遊戲的宣傳預告影片 這款遊戲目前已經於Steam平台上能夠搶先體驗,目前觀看遊戲的預告以及截圖猜測,可能沒有辦法進行多人連線遊戲,在遊戲的難度上可能也不好對付,光那樣的砲彈量或是敵人數目,幾乎就就要追上「彈幕遊戲」的等級,玩家們在下手購買之前或許要先考量自身的技術層面XD。像小W編,就是那個沒有技術可言的人,幫QQ。
-
時代的眼淚,PC-MOS作業系統開源化,首款多人的DOS系統
今日,現在大家的主流電腦,大多是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或者您買的是Mac並正在使用macOS/OS X,也許有些人還可能使用Chromebook搭配Chrome OS使用,甚或自己安裝GNU/Linux作業系統,像是Ubuntu、Linux Mint、CentOS…等等,這些新的作業系統皆具備當今現代化電腦必備的功能,包含上網、影音、文書、編輯、辦公軟體、遊戲…等等,並具備多人(Multi-user)、多工(Multi-tasking)、圖形化介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視窗(Window)等現代化作業系統必備的特色,讓使用者能夠透過親和的與電腦互動方式,來完成各種工作。 不過,要是回到30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在當時的PC算是才正在起步階段,且主要是以文字命令介面(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為主,使用電腦前真的必須具備專業電腦知識,參考著說明書來下指令。而當時的PC因為採用開放式架構,就連作業系統也是五花八門,除了MS-DOS、PC-DOS之外,其實當時也有許多廠商,都想推出更好的作業系統,以嘗試主宰當下的作業系統市場。 大約在1987年,有一家名叫The Software Link的公司,推出了PC-MOS/386的作業系統,是一款針對386電腦所設計的多人使用作業系統。如今30年之後,,讓一些喜好早期作業系統的程式設計師或軟體開發業者,可以自由取用來研究或進行開發老式軟體。 PC-MOS (Modular Operating System),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先前的版本可以在286的機器上執行,而這次開源的PC-MOS/386,則是針對386的機器最佳化,當然也只能在386的電腦上執行。當初在386時代,有不少好用的作業系統紛紛上市。而PC-MOS/386也是其中一份子,它比MS-DOS還棒的部份,就是支援「多人使用」(Multi-user)的功能。老外甚至有使用這套作業系統來建置早期的POS系統,透過其多人使用功能,搭配簡易的網路架構,使得PC-MOS成為當時還不錯的多人CLI式作業系統。 只可惜,PC-MOS後來也沒有更新的發展,雖說功能比MS-DOS好一些,但畢竟是Old-School OS,相信目前應該不會有人去使用這套OS才是!包含像是以前知名的DR-DOS (由Digital Research開發)、BeOS (由Be, Inc.開發,後來開源成Haiku OS),還有OS/2 (由IBM與微軟開發,後來分道揚鑣…),這些在當代知名的OS,如今,只能說是時代的眼淚了! 像PC-MOS這套作業系統,如今已經開源了。任何想要研究作業系統核心架構的使用者,都可以到上述的GitHub裡面去下載PC-MOS/386的1.44MB磁碟影像檔(Disk Image),透過VirtualBox或是VMware來模擬開機畫面。或是可以檢查原始碼(Source Code),來看看或研究PC-MOS哪邊比較優,該GitHub還提供Borland C++ 3.1的開發工具資訊,讓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嘗試為該平台開發軟體。 除了PC-MOS,其實Digital Research也有開發過Concurrent DOS(後來改名為Multiuser DOS),也曾出過許多版本,也是要做成類似可以多人同時使用的作業系統。此外還有像是FreeDOS,也是以開源的方式,做出相容於MS-DOS的免費作業系統。如今也成為一些廠商在提供主機板或筆電BIOS韌體更新時所搭配的開機工具而已。 總之,上述的一些曾經輝煌過的作業系統,可說是扮演著電腦發展史中的重要角色。如今功能雖說已不敷使用,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為我們做過的一切。或許您可以一手下載PC-MOS並把玩著,另一手吃著MOS漢堡,來見證其曾經輝煌的一刻。您說是嗎?
-
微軟玩轉世界嘉年華直擊,XBOX ONE X全新體驗
今天(9/30)星期六,PCDIY!的各位編輯當然與各位玩家們一起補班補課,不過編輯部收到邀請,準備要前往三創生活園區,體驗微軟舉辦的「玩轉世界嘉年華」。 微軟這一次還將展區分為三大區,現場更是展示了相當多自家的產品,不論是Windows Ink、New Surface Pro、Xbox One S、Xbox One X等等,隨著小編們的腳步,一個展區一個展區看過去吧! 接著向旁邊的展區看去,可以看見相當可愛的8-bit擺設,在上頭可是擺放了一座草原,除了可愛的豬豬之外,還有一隻相當可愛的苦力怕。沒錯,微軟這一次還特別展示出使用New Surface Pro搭配自家Xbox的把手,玩起Minecraft也相當輕鬆呢!微軟這一次還推出了可以透過序號直接購買Minecraft的新產品,而且可以透過全新的Better Tougher,讓不論是遊玩電腦版、家機版、VR版甚至是手機版的玩家們,都能夠在同一個伺服器上一起享樂啦! 微軟在「玩轉嘉年華」的另一個展區,可以發現擺放了非常多部且各家品牌的電競筆電,不論是ASUS、GIGABYTE、OMEN、Lenovo、MSI等等。並且每一台都配備著Xbox的把手,最新推出的Xbox把手能夠支援無線藍芽、並且相容於Windows 10(Windows 7目前沒有支援)以及Steam中能夠支援把手的遊戲,表現相當全面。 小編這裡還要稍微幫大家介紹這款《Cuphead》,由Studio MDHR開發,終於於今年(2017年)正式問世,可以透過 Windows和Steam購買。遊戲是一款可以單人或是雙人的合作跳躍射擊遊戲,其實就像是我們以前常玩的《魂斗羅》或《越南大戰》,此款是以1930年代的卡通為風格,手繪上色的圖形看似可愛,實質是一款「掛羊頭、賣狗肉」的可怕遊戲啊! 微軟「玩轉嘉年華」的重頭戲當然是11月準備要上市的Xbox One X!這一次台灣分部特別得到總部的幫忙,帶來了Xbox One X供玩家們試玩。而且在主舞台上還有著2台Xbox One S,也相當漂亮。 而Xbox One X有什麼特別呢?這一次採用AMD客製APU,具有8核心,在顯示的部分也採用AMD特製的GPU,1.17GHz和12GB GDDR5,整體硬體效能完整提升,比起Xbox One S只能撥放4K藍光,Xbox One X連4K遊戲都沒問題了!玩家們趕快來看最新的實機吧!建議售價為15380元,在這邊! 活動期間只要到場就能夠體驗到最新的Froza Motosports 7《極限競速7》,提供試玩的方式有二種可以選擇,可以透過方向盤模組或是用把手玩,編輯部的各位小編可是每位都下去試玩過了呢!在試玩的部分只能選擇保時捷的911、杜拜賽道,小W編2種玩法都是過,以方向盤模組來說,其實真的有一定的難度,對於沒有駕照的朋友可能會有一點不好上手;而把手的部分操控難度需要適應一下,不過確實是比把方向盤來的簡單一些。 才剛剛推出的NBA 2K18,也支援Xbox One X,雖然封面的Irving已經轉隊了(封面專業請人轉隊),從最早期的系列至《NBA 2K17》,他們一直都採用的是動畫方式的動態系統,所以在遊戲的感受上會相對地較為薄弱。不過在這一次的NBA 2K18都有所改進,當然4K的畫面也是相當漂亮,玩家們來到三創也別忘了試玩喔! PCDIY!的編輯們這一次非常感謝微軟的邀請,相當特別的一次機會能夠到場體驗「地表最強」的Xbox One X,而這台次世代的新家用主機也只會在這個週末(9月30號、10月1號)能夠試玩,下禮拜可就體驗不到了!玩家們,週末缺免錢的地方吹冷氣嗎?「微軟玩轉嘉年華」在等你! 展覽名稱:微軟玩轉世界嘉年華 展覽廠商:Microsoft 微軟 展覽地點:三創生活園區一樓十二立方廣場
-
神人出沒請注意!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現場直擊!
今天(8/25日)2位小編在這個晴朗無雲的中午,前往了TAF空總創新基地,走在曾經身為營區的場館,總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啊……。不過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小編們要來帶大家神人出沒的第二屆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 這一次二位小編一進到會場就看到各個開發團隊們正在為兩天後,也就是8月27日做準備,也因為這一次的主題是「行動VR」,所以現場可以看到許多開發團隊們都正在討論著。還具有相當多的行動VR裝置放在台前已備之後所用。而這為期三天的大賽,實際能夠Coding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天,所有的參加團隊無不卯足全力,想要一奪評審和廠商們的青睞。 在稍微看完各團隊之後,小編相當有榮幸能夠可以參與到和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的主辦單位和所請來的評審們面對面對談。他們分別是經濟部數位內容推動辦公室組長蔡育霖先生以及TAVAR秘書長謝京蓓女士。而這一次請來的技術評審分別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嚴堯瀚先生、闇橡科技產品發展總監洪敏翔先生以及AMD亞太區技術總監盧英瑞先生。 這一次的主辦單位為TAVAR的謝秘書長以及經濟部數位內容推動辦公室蔡主任最希望在這一次的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可以幫助跨領域的廠商們和開發者們成為新創的產業,幫助VR灌注更多的活力,以及更多領域的應用。 再來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第一位評審是AMD亞太區技術總監盧英瑞先生,針對目前PC設備上以及VR應用的部分有什麼特殊的想法,盧總監都相當直接明瞭的回答,不論是在硬體上幫助玩家對軟體如Unity的優化或是整合CPU和GPU幫助開發者能夠更好的開發體驗。 隨後為各玩家們介紹其他兩位評審,一位是闇橡科技產品發展總監洪敏翔先生,另一位則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嚴堯瀚先生。闇橡科技曾在上一屆找到一組開發團隊為「蔡倫造紙」設計了一套VR應用,讓使用者能夠用VR體驗造紙的過程。而嚴堯瀚先生獨立開發遊戲「白堊世Cretaceous」,也奪下了Unity大中華盃的佳作。 這一次的第二屆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主打的「行動VR」,而參賽者們為期三天的賽程當中無不使盡全力,就是為了奪下廠商的目光獲得成為一支新創團隊。不過因為本身是屬於開發者的聚會,想要知道最後結果的玩家們可以上他們的官網做查詢喔! 大家可以上查詢競賽結果喔!
最多人點閱
- 宅男修電腦,情聖床上搞。好人當工具,壞人當陽具。電腦修的好,好人做到老!
- 震撼,被嫌史上最吵防毒軟體》業主請求協助刪除360安全衛士,以毒攻毒這哪招?
-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M.2 SSD版本的改裝挑戰!
-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960GB實測開箱,ThinkPad實機檢驗相容性與戰鬥力!
- 邁向家用10GbE網路,洋垃圾Intel 10GbE網路卡X540T1玩家實戰!
- 日本LTE預付卡上網心得分享,「NEC Aterm MR04LN」4G隨身分享器實測!
- ThinkStation P300 SFF簡測感想,迷你工作站的經典之作!
- Windows 7在2020/1/14終止支援了,您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 ThinkPad USB 3.0 Pro Dock、Ultra Dock船塢簡測,聯想筆電升級擴充的神兵利器!
- 【ThinkPad Classic逆襲計畫】王道歸來! ThinkPad經典機型徵求全球愛用者心聲!
- 超強寶可夢培育計畫、朝著寶可夢大師出發吧!feat 《精靈寶可夢劍/盾》 (寶可夢數值篇)
- 保固貼紙撕毀無效?FTC:觸法!撕毀仍必須提供保固…